首页
首页 > 新闻 > 详情

播报:拓荒18年!江夏八旬老人把荒山变果园

2023-05-11 11:45:28来源:武汉大小事儿

【来源:江夏区融媒体中心】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今年86岁,才住院回来的汤立和穿一身迷彩服,头戴渔夫帽,挥动着铁锨,不断铲土、搬砖,他要自己动手,开一条100米长的路并铺上砖石,方便果园直通大马路。“今天要把这15方土全部整平,明天又要下雨了。”他看了看天说。

这是4月26日记者在纸坊林港村楚天丽和园艺农庄看到的一幕。

或许是大病初愈,又或许是躬身力行的原因,汤立和原本高大的身体看起来有点佝偻,用小推车拖拉土方的时候看起来有点吃力。“仅凭您一个人就能铺平这整条路?”“五一过后你再来看!”他也不争辩,只笑着看着记者。

瞒着家人

将买房的钱用来承包荒山

楚天丽和园艺农庄没有院墙和大门,除去果树和苗木,就是汤立和以及两名工人居住的一所约130平方米的平房。尽管离平房不远的地方正在建一座四层的砖瓦大楼,但汤立和依旧坦然地住在简陋的平房里,呵护着他种有50余种林果的果园。

汤立和1937年出生于江夏林港村,1963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毕业后,就放弃大学任教的机会,响应号召支援陕北,在当时“风吹黄沙滚,荒山连成片”的陕西榆林一干就是七年,随后在渭北高原又是七年,1977年才回到家乡武汉,并于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“很多人不愿意去,我说‘我去’!毛主席说过‘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去就是好同志’”。

上世纪70年代,省内权威部门和专家称,武汉的土壤不适合种柑橘。汤立和时任武昌县林特研究所所长,通过对全县仅有的100多棵橘树深入普查,他否定了“武汉柑橘禁区论”,并获得国家星火项目认可和支持,以林港村第二橘园为基地进行研究,主攻无病毒柑橘良种繁殖与推广。当时从园区培育的柑橘苗推广到全国34个柑橘重点县市,汤立和也被称为“江夏柑橘之父”

此后,汤立和又担任区林业局局长、区科委主任等职,1998年从区人大退休。退休后,汤立和担任省园艺工程技术中心主任,在全省各地和高校指导、推广园艺栽培技术。直到2005年,已经68岁的他,签订了300亩荒山的承包合同,时间期限为31年。

这片荒山就是曾经的全国重点示范园——林港村第二橘园。当时柑橘减产没有收益,周边农户都不愿意承包。这是汤立和曾经做出成绩的地方,也是他土生土长的家乡,“如果我走了,这个山还没改变,我心里不安。”汤立和说。

为了签订合同,汤立和不仅“先斩后奏”,花掉了家里用来买福利房的钱,还找同学借了好几万,把老伴气得够呛。周边农户也对此不解,各种议论不断,汤立和当做没听见,只用行动表决心。

“我是学农的

一生就喜欢干农业”

为了更好地建设果园,汤立和独自搬到果园住了下来。给园区通电、通路、通自来水;修水渠,建水塘用于果园灌溉,并无偿提供给周边农户使用;为果树配备喷灌滴漏等设施……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,汤立和是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苦行僧的毅力做这些事情的。

“看着这座荒山一点点地变成花果园,心情多舒畅,身体也好一些……”汤立和介绍,他本身身体不太好,几乎每年都要住院,承包荒山后,每天劳作几个小时,去医院的次数都少了。

二十年间,本可以以退休干部的身份待遇,安心享受含饴弄孙的惬意晚年,却偏要僻居荒野,手把锄头开荒辟林,把所有退休金都投进果园……在外人看来,这是一件劳心劳力却收益甚微的事,汤立和却说,他是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三丰收:

这里有四季应时而生的花果,还有一茬又一茬来这里学习实践创业的大学生——因为在基础设施建好之后,汤立和的果园还成为了果树科学研究、良种繁殖、栽培示范、农民技术培训、大学生创业基地。

“我是学农的,一生就喜欢干农业。”汤立和说,新型农业需要新一代年轻人来参与,他愿意尽其所能,来培养年轻人。
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jpbl@jp.jiupainews.com

标签:

上一篇:*ST金山:2023年致力提质增效 能否盈利暂无法确定 全球简讯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资源

课程

华北东北地区有降雪 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